大家可以參考這兩個影片!





霍桑效應在人際關係上的應用
當人知道自己被觀察的時候,會表現得比以往都還要努力,呈現出更加好的樣子。這時候,如果能適當地給予正面回應,便能激勵對方持續有好表現。這個概念身為教師或主管的人尤其可以參考,如果能是當給予學生或下屬鼓勵,便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有被看見,才能有動力繼續努力。

霍桑效應
原為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的對象,會傾向改變自己原有言行舉止傾向的反應。

確定效應的由來
由法國的經濟學家,也是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莫里斯阿萊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在面對利益時會選擇風險較低且有高機率能得到的。
在實驗中,有兩個賭局,第一個賭局是你一上桌就可以直接把一百萬帶走,第二個賭局是你有10%的機率你可以拿到五百萬。莫里斯阿萊發現,多數人都直接上桌把一百萬帶走,不想承受風險,而這件事情一樣能應用在人際關係上。

確定效應在人際關係上的應用
人都喜歡被喜歡,也很容易喜歡回去喜歡你的人只要你知道這個人喜歡你,他的條件也沒有太差,甚至還不錯,你就會優先選擇他。因為人們的內心深處,其實都害怕被拒絕,我們都會優先選擇「選擇我們的人」。

富蘭克林效應由來
富蘭克林本人在政治參選時,覺得敵對的參選人是一個條件很好,很有才華,而且人脈很好的人,所以富蘭克林並不希望這個人是不喜歡他的。所以,他就用了一個小心機。
他本人也是一個圖書收藏家,他透過關係,知道這個他想親近的人手上有一本很珍藏的書籍,於是富蘭克林就派人去跟他借,還書的時候還附上一封感謝信,讓對方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棒的事。
後來,經過幾番當面交涉後,富蘭克林就發現,無論在什麼時候,這一個人總是願意對他伸出援手,讓他塑造出正面形象。

富蘭克林效應
讓對方為你做出正向的事情,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的人,就會讓他把好的事情和你聯想在一起。我們會開始喜歡讓我們做出正面事情的人,相反地,也會開始討厭自己傷害的人,因為你每次看到這個人就會想到負面的事情。

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
當低層次的需求被滿足後,人就會想追求高層次的需求,而給別人面子就是屬於滿足對方的被尊重與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